一张好的照片,其色彩还原真实性,尤为重要。就数码相机来说,色彩还原就是根据白平衡模式的合理选择来达到的。具体选择要根据环境的光线,可选为自动、日光、阴天、钨丝灯、闪光灯等白平衡模式。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,2010年后生产数码DC机,亦称卡片机,基本具备了拍摄输出RAW文件格式片子的功能,RAW简称数码负片,与通常JPG格式文件相比,它具有后期无损伤调整处理功能,可以通过专用软件,来调整原片的白平衡数值,因此: | |
1、对于具备RAW出片功能的相机,建议把出片格式设置成RAW,拍摄时只要将相机的白平衡设置在自动档即可,完成拍摄后,可以在后期处理调整白平衡以保证色彩还原的准确性; 2、对于不具备RAW出片功能的相机,要根据书场灯光光源性质来选择相机白平衡设定,当然直接设置成自动白平衡也可,但一般来说,书场的光线十分复杂,还是手动设置更为可靠。 右图书场的光源,有白积灯、钨丝灯以及户外光三种光源混合,这给白平衡的设置带来了困难,如果你的相机不具备RAW出片功能,则建议你用多种白平衡模式进行分别拍摄,供自己选用。 |
|
白平衡设置效果案例一 图1 数码相机,白平衡功能选择“自动”模式后的拍摄效果 图2 数码相机,白平衡功能选择“钨丝灯”模式后的拍摄效果 图3 数码相机,白平衡功能选择“自动”模式,RAW文件出片,通过专用软件手动调整白平衡后的效果。 从以上三幅图片来看,图3色彩还原与现场情况基本相符,而图1自动模式的偏色最大。
白平衡设置效果案例二 图4 数码相机,白平衡功能选择“自动”模式后的拍摄效果 图5 数码相机,白平衡功能选择“钨丝灯”模式后的拍摄效果 图6 数码相机,白平衡功能选择“自动”模式,RAW文件出片,通过专用软件手动调整白平衡后的效果。 从以上三幅图片来看,图6色彩还原与现场情况基本相符,而图4自动模式的偏色最大。
白平衡设置效果案例三 以下是一个画面中,有两个不同色温光源时,即舞台射灯与户外光,造成在RAW原片调整时,无法两头兼顾消除偏色的情况: 图7 这是根据户外光源色温为基准,来调整图片的色彩效果,结果发现舞台上的色彩偏红 图8 这是根据舞台光源色温为基准,来调整图片的色彩效果,结果发现台下由自然光照射的地方,色彩偏蓝。 图9 最终根据《Photoshop Lab 修色圣典》一书P196页介绍的蒙板处理技术,调整偏色后的效果图,耗时约30分钟。
总结 硬件上,建议尽量购置具备RAW文件格式输出的数码相机;当你只有JPG文件格式输出的数码相机时,建议把自己的拍摄范围限制在一、二个书场内,这样便于掌握书场的光源特性; RAW调整色彩,大多情况并不是因为偏色而调整,而是因为自己喜欢某种色彩; 调整色彩时,要对照片的主体部位进行针对性调整,同时兼顾演员的脸部不能偏色。 |